最清晰的脚印总是印在最泥泞的路上
2024年4月,连玉明委员(左四)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有关领导在通天河畔调研三江源博物馆选址。
连玉明在通道上说:
“三江源国家公园现在有21432名生态管护员,日夜坚守在江源大地上。”
通道上讲述的“黄河源头第一哨”故事,是连玉明委员援青经历的其中之一。
过去一年多,他走遍青海省8个地州市全部县市区,在45个县市区,他走访了上百个乡镇社区和行政村,调研点位超过400个。
在全国两会见到连玉明,面色红润的他精神饱满,问及原因他说:“跟一直行走在路上有关。”这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首席专家从理论的角度观察青藏高原,以深入的方式走进青藏高原。而跟随他过去一年多行踪和见闻的回顾,仿佛也踏上了氧气稀薄的青藏高原,在自然的凛冽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
在山宗水源的“黄果树”,连玉明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走到了“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又从“长江第一湾”走到了“黄河女儿湾”,再从尕朵觉悟神山走到了阿尼玛卿雪山……在他眼中,万物生灵是最好的见证、山川草木是最美的注脚。
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站到玉树隆宝国际重要湿地、达日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他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倾听万物发出的声音,眼看山水的点滴变化,用心收录了三江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对“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主体、国家湿地公园为支撑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成果赞叹不已。
2024年9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调研中,连玉明也走访了青海省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7个集体单位,见到了青海省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5名个人,切身感受到他们为民族团结进步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他说:“作为党外人士,这些亲身经历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过去的365天,连玉明有133天在青海。问及为什么能一次次执着地奔赴青藏高原,他幽默地说:“我不怎么高反。”笑谈之余,更加理解他所做的正是他说过的这句话:“最清晰的脚印总是印在最泥泞的路上。”(记者 韩雪)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傅小云在通道上说:
“我为在整个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的医疗帮扶成绩单而骄傲。”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委员表示,人才培养是提升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医疗水平工作的重中之重,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
“气管插管成功!”“电除颤仪准备完毕立即除颤!”……2023年7月的一天,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三都县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内,一场生死抢救正在进行。
35岁的姚女士突发心脏骤停,经过33分钟的抢救,姚女士恢复了心跳。主导这次急救的是傅小云。彼时,他正在三都县人民医院挂职院长。在他来之前,这家县级医院还没有这样的救治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弱也曾是制约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2022年6月,傅小云被组织选派,带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其他6位专家,前往三都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两年的“组团式”帮扶工作。
“之前我对三都的了解并不多,到了之后才发现,医院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离患者的需求还是有很大差距。”傅小云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经过深思熟虑后,傅小云毫不犹豫地行动了:他在全院推行“让我来,跟我上,当老师”的九字工作方法和“1﹢3”导师制培养机制,采取手术带教、教学查房等多种形式帮带培养。
在他的努力下,一批年轻医生成长起来,梯队医疗人才队伍逐渐形成。医院向外转诊率下降44.8%,县域就诊率从75.6%提升到91.3%,患者满意度从84.3%上升到94.0%……
在傅小云手机中珍藏着一张姚女士心脏骤停抢救过来的照片。傅小云说,“看到照片上患者和家人脸上的笑容,付出多少都值了。”
2024年6月,傅小云在三都的帮扶工作结束了。同年10月,三都县人民医院搬入已落成的新院址,各种设施配套完善,一所现代化医院初具规模。
如今,新一批帮扶专家接过“接力棒”,而傅小云依旧在为基层医疗水平提升而奔走。他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领域人才队伍,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就近就便、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记者 孙金诚)
家国发展同频共振
施荣怀在通道上说:
“香港与国家的命运与共,这不是一句空话,香港的未来在于与国家同频共振。”
施荣怀委员在“委员通道”上提到,改革开放是自己家族事业的起点,40多年来家族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富强和“一国两制”的保驾护航。既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他说,“我们常怀感恩。”
改革开放初期,内地很多物资特别是轻工物资比较缺乏,价廉物美的化纤产品是市场的抢手货。施荣怀父亲创立的公司看准机遇,从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地把化纤产品买进,再销售到内地。
“现在大家在衣服材质上追求纯天然的羊毛、棉麻等,年轻人恐怕很多都没听过‘的确良’。”施荣怀向记者讲述了第一次出差的经历,1985年来北京看到“满大街的衣服基本上都是黑色、灰色、蓝色、绿色,暗暗的,自己的西装领带好像有点儿格格不入。”
“我在香港土生土长,但我事业上的每一步成长都和内地有着极大关系。”施荣怀说,“1997年香港回归,我们对‘一国两制’充满信心,和内地的合作也更紧密广泛,能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全力支持。”
施荣怀的家族主要做纺织品贸易,如今方向由进口变成了出口。“我们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主要帮着国货打开海外市场。”施荣怀语气坚定。
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在全球贸易领域享有诸多优势。深耕贸易领域多年的施荣怀深有感触,“相信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我们将更好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父亲和我们兄弟四人都是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是家族的传承。”施荣怀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希望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更加便利地‘穿梭’在大湾区,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香港在国家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可以先行先试,做好祖国的‘试验田’和‘防火墙’。”(记者 白杨)
希望两岸同胞共享发展锦绣
陈清莉在通道上说:
“希望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把握好大陆难得的发展机遇。”
“希望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把握好大陆难得的发展机遇,共同参与、体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能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贡献者和受益者。”在3月10日上午举行的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中,台盟浙江省委会主委陈清莉委员热情地向台湾同胞发出邀请。
面对镜头,陈清莉讲述了浙江台胞余纪萱、周鲍华的故事。“为什么会选这两位台胞的故事呢?”通道结束后,记者联系陈清莉追问道。
“周鲍华20世纪90年代从台湾来到杭州投资经商,我跟他有十多年的交情了。”陈清莉笑着告诉记者:“台湾姑娘余纪萱是我在工作中认识的。这两个人,一个年长,一个年轻,我希望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能让更多台湾同胞看到党和国家对台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
采访中,陈清莉对记者讲述了更多还未讲完的故事——
“周鲍华现在是杭州台商协会荣誉会长,长期积极参与浙台民间的交流融合。在杭州举行的第19届亚洲运动会期间,周鲍华作为志愿者负责赛前与赛事中的联络衔接工作。”
“余纪萱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台青。她带领团队开发打造了一系列符合余杭文化特色的文旅IP、文创产品,让前来游玩的台湾同胞沉浸式感受东方美学以及文化同源的亲切……”
陈清莉近几年围绕浙台两地交往交流、经贸合作、深度融合等问题持续开展调研、建言献策。她说:“我了解到,一些台胞遇到困难会误以为是身份原因导致,但实际是共性问题。所以,开展两岸交流非常必要。”
近几年,浙江省通过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浙江·台湾合作周”等平台,吸引台湾同胞到浙江创新创业发展。“去年‘浙江·台湾合作周’开幕式上,我们首次发布了浙江省对台交流合作主题歌曲《心心相见》。我印象很深刻,歌词唱出了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一家亲的心声。真心希望有更多的台湾同胞能到大陆走走、看看,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蓬勃发展的氛围……”陈清莉深情地说。
听到这里,记者随即搜索到这首歌——“我在海这头,你在海那边。许久间,天崖间,乡愁难断。这千年的祖先为何相传?连绵的血脉,盈满了海峡间……”原来,是故乡的呼唤,声声催促着游子归巢。(记者 刘彤)
横琴也是家
何润生在通道上说:
“陈姐的经历是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粤澳一家亲的缩影。”
3月10日,在委员通道上,澳门街坊总会副会长何润生委员在分享参与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建立的体会时,提到了“陈姐”的故事。其实,“陈姐”的故事背后,还有故事。
2018年8月,何润生带着工作人员来到横琴,想深入了解澳门居民在这里的生活和融入情况,更想听听他们对配套设施建设的意见。调研中,他发现琴澳两地在政策衔接和社会民生融合方面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于是,何润生提交了推进澳门横琴深度合作的相关提案,并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9年11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带队赴横琴,就“推进澳门横琴深度合作”进行重点提案督办调研。
“澳门与横琴执行两种不同的制度,在深化合作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碰撞和摩擦。”何润生介绍说,比如横琴新街坊项目的初衷,是将澳门的教育、医疗及社会服务引入横琴,让澳门居民在横琴生活居住没有“陌生感”,但实际却遇到重重挑战。特别是教育方面,在国家的支持和关爱下,澳门的中学毕业生有保送内地重点高校的机会。但这个政策只限定在澳门范围内,若无法突破相关区域限制,在横琴新街坊建设的澳门子弟学校将很难吸引澳门学生就读。
何润生频频与相关部门沟通,推动相关政策突破,终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4年9月,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于新街坊正式开学,可以享受与澳门同等的政策。
澳门居民在横琴的社会保障也是何润生关注的重点。他提出将横琴工作居住的澳门居民纳入内地社保体系的建议,很快得到响应,不到半年时间,横琴便启动“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医保”试点工作,并取得成功。2021年1月,澳门街坊总会正式在澳门为居民办理珠海社保业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时指出,“中央决定开发横琴,目的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何润生坚信,琴澳两地一定能够实现更加紧密高效的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提供更多好的经验和借鉴。(记者 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