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报告看亮点丨20,654,344……这些数字,令“同心圆”画得更大

2025-03-09

组织党外委员专题视察20次;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提交提案654件、大会发言344篇……王沪宁主席今年所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字,集中体现了全国政协高度重视、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发挥作用的实际成效。

精心组织20次党外委员专题视察,体现了全国政协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组织优势。专题视察进一步拓宽了知情明政渠道,让党外委员对国家“十四五”规划贯彻落实情况和发展成就更加明晰,助推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建言献策更加务实高效。20次专题视察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等9次是全国政协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开展的,充分为党外人士在政协发挥作用搭建好平台、汇聚好合力。

“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蓬勃生机,也激发了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的热情与责任感。”多次参加党外委员专题视察活动的张金英委员表示,党外委员专题视察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具体举措,也为党外委员更好开展民主监督提供了基础条件。

敖虎山委员去年参加了“加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 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党外委员专题视察。他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通过视察,党外委员切实增强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实地了解近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我将坚守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积极围绕‘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建言献策。”敖虎山表示。

654件提案、344篇大会发言,同样体现出全国政协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权利。

提案是党外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无党派人士界的何婧委员去年提交了“加强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顶层设计”和“加强专门学校建设”两件提案,得到有关党政部门高度重视。今年,精神卫生被列入全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作为党外委员,通过政协平台建言献策、助力解决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很有获得感和成就感。”何婧讲出了党外委员的共同感受。

民革界委员夏先鹏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提交了《以数字赋能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大会书面发言,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政协委员通过大会发言建言资政,可以有效助力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其根本目的是解决事关国计民生的有关问题,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夏先鹏委员说。

全国政协办公厅去年制定印发了关于服务保障参加政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发挥作用的实施意见,为党外委员履职尽责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为绘就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最大同心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全国政协将继续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的权利,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实现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智慧和力量,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越画越大。(记者 孙金诚 见习记者 李佳珊)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类:全国政协/政协要闻
查看原文
申明:此内容来自「 人民政协报 」,内容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