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开启。6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走上通道回答记者提问。其中,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都讲述了各自工作中与老年人有关的故事。
十年前,张俊杰接诊了一位从外院转来的82岁高龄的危重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治愈六年后,彼时88岁的患者因严重心力衰竭再次就医,张俊杰采用团队参与研发的国产二尖瓣夹用微创介入成功为老人修复瓣膜。“患者今年已经92岁了,晚年生活幸福。”
张俊杰表示,作为一名心血管病医生,他将把心脏手术中的“搭桥”和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搭建“连心桥”融合起来,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梳理成一份份针对性强、惠及面广的意见建议,为守护人民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作为一名医生,他经常看到很多外地患者拎着一大袋医学检查胶片,满脸疲惫、东奔西走。去年全国两会,张俊杰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云胶片”应用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当年5月份,江苏便率先建成了全省卫生健康云影像平台,接诊医生坐在电脑前动动鼠标就可以随时随地调阅异地患者的影像报告,患者们再也不用拎着一大袋子胶片到处跑了。”
安享幸福晚年,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良好的医疗和养老服务,托举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格西王姆18岁那年,恰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敬老院成立,她应聘成为一名护理员。面对当时很多人的不理解和质疑,格西王姆说:“6岁时,因为一场泥石流,我失去了阿爸阿妈,我是在姑姑的抚养、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长大成人的,成长经历让我立志回报社会。”
查房、给老人整理床铺、喂老人吃饭、给老人洗澡、打扫卫生……格西王姆的每一天都过得忙碌又充实。2019年,她被聘为敬老院院长,怎样为老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是她下决心要做好的事。
去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她所在的敬老院搬了新家,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与阿坝州藏医院联合开设门诊,老人不出敬老院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健康有了保障。“今年还有件开心的事,院里来了两位学养老服务与管理的科班生,护理队伍更专业了。”
“我最关心的是基层养老服务的问题。为此先后提出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关注、引入社会组织与家政社会力量等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格西王姆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在本职岗位上用我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更多的老人带去幸福与安宁。”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首次在中央层面对养老服务工作作出系统性、总体性、框架性制度设计,“老有所养”的幸福成色更足。(记者 付振强 李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