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综述之二

2025-03-18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参加团组活动,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发表了高瞻远瞩、内涵丰富的重要讲话,为国家发展锚定方向,为人民幸福谋篇布局。

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并要求经济大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抓住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机遇,创新战斗力建设和运用模式,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和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共识,更是行动。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同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融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广大政协委员议政建言的应有之义。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8位委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从经济、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介绍了各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与成效。

“我国机器人技术已得到飞跃式发展,近三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装载量达到全球的1/2以上,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我们构建了人形机器人大工厂这一核心技术底座。”全国政协委员乔红的介绍令人振奋。

同一场“委员通道”上,来自全国政协委员赵宏的分享同样让人备受鼓舞。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药,击败了全世界最畅销的抗癌药。”赵宏说:“这只是一个缩影,更多国产的靶向、免疫细胞治疗药物已成功出海,我们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等高端的医疗设备先后问世,在医学科技创新领域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由仿到创、由弱到强的康庄大道。”

……

3月7日,大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4位全国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从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到创造多方共赢的“人工智能﹢”全球发展新格局,从发展海洋经济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了具体而清晰的“呈现”。

大会堂内,言语铿锵;大会堂外,回声响亮。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经济列车“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靠的正是科技创新的强劲引擎。

如何进一步筑牢根基、巩固态势?

在小组讨论中,科技创新“老兵”张峰委员的发言紧扣技术创新。他认为,科技创新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产业创新则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和产业的过程,这两者需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因地制宜’强调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殊性、自主性、协调性、灵活性。”曲伟委员建议,要让“用户体验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引导更多企业予以重视,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从“委员通道”上的真诚互动,到大会发言中的坦诚建言,再到小组讨论上的深入交流,广大政协委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围绕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议政建言,将促发展的拳拳之心汇聚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强音。

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贡献力量

3月6日,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座无虚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加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联组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广大民盟、民进成员和教育界人士要发挥自身优势,更好支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为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就在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在联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我们要一体领会一体贯彻。”王成斌委员表示,要发挥产业和科教资源优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全力打造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大会期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成为广大政协委员的第一要务,也为委员履职带来了强大动力。

——经济界委员围绕“扩内需”深入交流。春节期间,国产大模型DeepSeek火爆全球,宇树科技舞蹈机器人亮相春晚,让“人工智能”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申长雨委员呼吁,要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建立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专利池,助力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发展。

——科协界委员聚焦“促进重点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展开研讨。“要进一步扩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重点领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规模,资助优秀博士生、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推进针对临床医师青年人才类项目分类评审改革,组织实施好海外优青项目,更好发挥科学基金的作用。”陆建华委员建议。

——特邀界委员聚焦推动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要引导高校建设紧密对接产业链的特色专业课程,让成果转化成效成为人才评价核心指标,将科技实力转化为产业动能,强化科技领域企业引领者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企业育成、人才成长‘三螺旋’同频共振。”王桂林委员说。

知之弥深,行之愈笃。

政协委员们一致认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优势、担当作为,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自身力量。

助力中国经济向“新”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参加团组活动发表的重要讲话,“创新”二字贯穿始终。

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到新质生产力,再到高质量发展,殷殷嘱托如春风化雨,传递着对国家发展的坚定信心,也凝聚起全国上下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也是干出来的。”马建堂委员信心满满,“我们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努力开放、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正能量和确定性。”

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为经济行稳致远添砖加瓦,成为大会期间委员们议政建言的“主旋律”——

“要教育引导高校科技人员切实强化科技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理念,增强产业出题,高效答题的意识,扭转重论文轻应用、重研究轻转化的倾向,紧密结合产业创新需求,开展科学研究。”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提升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以可能出现的‘极限情形’来想问题、做准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重点围绕做优做强环保产业,培育壮大生态产业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极建言献策。”

……

过去一年,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始终是全国政协议政建言重要着力点——组织政协委员和全国社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新质生产力理论学理化研究阐释,深入科研院所和企业一线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创新药研发等课题,聚焦数据要素市场、人工智能应用等主题深度协商座谈,形成多篇研究报告,提出针对性、前瞻性对策建议,以认识的深化提升行动的实效。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仅有风和日丽,也会有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面对惊涛骇浪,唯有劈波斩浪,中国巨轮才能始终行稳致远。

“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不断迈上新台阶。我们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以高质量建言服务高质量发展,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已经成为广大政协委员的共识。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力更遒。委员们一致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勇毅前行,用实干和担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记者 包松娅 刘彤)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类:全国政协/政协要闻
查看原文
申明:此内容来自「 人民政协报 」,内容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