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服务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协商议政述评之六

2024-07-15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从天山南北,到青藏高原;从怒江之滨,到松花江两岸;从贺兰山下,到大凉山深处……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凝聚在一起,心向党中央,同走幸福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助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仅十四届全国政协就举办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阐释和宣传教育”双周协商座谈会、“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少数民族界主题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开展监督性调研,聚焦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及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保护传承等组织开展“委员促三交”系列活动,为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努力和贡献。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学习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解析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不能套用西方那一套民族理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

人民政协助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统领和指导,不断增强学习研究、建言献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月11日,首都机场,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背着双肩包,等待着赴青海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开展专题调研的委员。她的包中,装着十几本厚厚的参阅材料,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讲话。在飞往西宁的飞机上,调研组成员拿着材料仔细研读起来。

为加强政协委员在民族问题方面的理论学习,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还系统选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民族宗教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等基础材料,帮助委员更好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重要工作部署。

2022年9月1日起,连续4个月,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主任郑大发都会在全国政协线上读书活动“中华文明与民族文化”读书群中发送《从自在到自觉——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发展和形成》的专题导读,共计40期、90多万字。每天晚上他还和委员专家围绕“历史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就民族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这项工作让我累并快乐着,特别是当看到委员们在读书群中互动交流,就一个个问题形成共识时,更感到由衷欣慰。”

十四届全国政协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机制平台。

“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推进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2024年3月28日,全国政协办公厅2024年第一季度理论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小明提交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理论结晶与思想引领》理论研究成果并现场发言交流,受到与会委员认可。

2024年6月23日晚11时,新疆喀什,全国政协海外列席华侨赴新疆考察团的总结会仍未结束,侨胞们意犹未尽。“无论是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吉克族,无论是社区、村庄、企业、学校,到处都是团结和睦、欣欣向荣的景象。”考察团团员、全国政协海外列席华侨田长桉说,“可以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的指引下,新疆呈现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好局面。境外反华势力对我们国家民族政策的歪曲和抹黑不攻自破。”

同时,围绕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问题,全国政协多次组织深入学习讨论,帮助委员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十二个必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治疆方略等开展交流研讨。

既要通过理论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更要通过理论研究深化理解、凝聚共识,让更多人准确把握、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继而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全国政协的履职可圈可点。

促进共同富裕,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进入7月,地处祁连山腹地的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最具标志性的景观——万亩油菜花海色彩斑斓,游人如织,如在画中。

而在几年前,这里旅游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

“当时我也是看重门源的旅游资源丰富才选择在这里投资发展旅游产业的。”全国政协委员、青海撒拉尔集团总经理韩文林(撒拉族)至今还记得几年前这里简陋的硬件设施与几乎为零的服务体系。“而这两年,旅游业带动青海各民族农牧民增收的效果有目共睹。仅今年端午假期全县就接待旅游人次2.52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0.6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0.69%和18.92%。”

门源的巨大变化,是广大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摆在全国改革发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的政策措施之密集、扶持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十三五”期间,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人民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动员令,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大业。

“我看这里写的是20.4%,后面写的是21%,有什么缘故吗?”“这里面有没有包括因病返贫的数字?”2016年5月,“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在贵州、湖南的山村实地调研,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范小建记得,当地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地的贫困发生率还在2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4.5%的水平。而在2019年,当地的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1.7%;2020年11月,随着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武陵山片区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国政协每年都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作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充分发挥政协的特点和优势,搭建丰富多元协商平台出谋划策。“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常委视察团、“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双周协商座谈会、“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监督性调研……在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一次次的视察调研、重点提案督办和远程协商,凝聚了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与汗水。

在2020年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上,作为脱贫攻坚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贡觉曲珍(珞巴族)满怀深情地向全国人民分享了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扎日乡747名边民顺利脱贫的喜悦。她说,通过3年的攻坚克难,扎日乡在2018年年底实现了脱贫,2019年的元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扎日乡脱贫摘帽。

2021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又成为新的任务。

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期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应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调研,组织“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双周协商座谈会,就“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等进行调研,召开“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点在哪里,全国政协围绕民族工作的履职就跟进到哪里。

“我国有不到4亿亩天然打草场,其中内蒙古境内有1.5亿亩。每年打草的季节,草籽尚未成熟,连续打草必将导致草场退化。”全国政协委员杜明燕(鄂温克族)建议加大对天然打草场的保护力度,防止天然打草场退化。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全国政协委员刘媛媛(苗族)提交了《多措并举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提案,作为“中国扶贫宣传形象大使”,她建议要花大力气培养当地文化人才,以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

……

随着一项项调研深入展开,一件件提案认真办理,一条条建议落地见效,推动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更加深植心田、凝铸化人。

增进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党的民族工作来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过的游客都对一件国宝级文物印象深刻,那就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这件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出土于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其上的汉字清晰、锦绣精美,反映出我国各民族在两千年前深度交流交融的史实。

十年多来,全国政协在紧扣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调研议政上着力,先后组织“加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保护传承”远程协商会、“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双周协商座谈会、“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少数民族界主题协商会等,努力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献计出力。

十四届全国政协以来,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少数民族界委员、宗教界委员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重点任务,着力发挥优势和专长,立足群众所愿与社会所需,聚焦民生实事,结合实际、力所能及地开展“委员促三交·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累计开展活动220多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30多条。

不久前,全国政协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与会委员围绕有形有感有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踊跃发言、积极献策。

“增进共同性与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原则,也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遵循。”全国政协委员孙学玉表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要精准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个认同”“四个共同”和“四个与共”的思想要义,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是全国政协围绕民族工作履职的着力点。

“第一部新中国民族题材电影叫什么名字?”“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怎样以电影语言讲述?”今年3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中国电影博物馆,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参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学群线下研学活动。

“来之前不知道这儿还有一个这么漂亮的LED屏幕厅,简直是个光与影的宝藏!”望着立面屏上经典国产电影《刘三姐》里的“对歌”桥段和侧面屏上滚动展示的国产优秀民族题材电影海报,委员们感慨道:“这些民族题材影片生动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

2023年12月19日,在“委员促三交·履职服务为民”活动座谈交流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赵坤宇(赫哲族)介绍了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敖其赫哲村和赫哲族联合学校建立长期联系,同有关部门一起联合市中心医院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义诊送药送健康”活动,为赫哲村300余村民免费进行全腹彩超、心电图检测、口腔检查的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塔吉克族)两次参加新疆“石榴籽”文化小分队基层培训活动,帮助各村打造特色文旅宣传队,培养了102名农牧民文艺骨干和乡村文化带头人,并举办国家通用语言和诵读培训班,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各级地方政协组织和委员们也在积极行动、履职担当。

在四川省阿坝县,政协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重要要求,始终坚定不移弘扬团结民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持续发力。县政协组织发动全体政协委员,围绕群众思想认识困惑点、利益关系交织点、社会矛盾易发点做工作,积极主动与县内各族各界人士联系,不断增进团结。

在浙江省义乌市,每隔一段时间,市政协委员、维吾尔族姑娘莎莎都会在五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阿依乐·莎莎”民族工作室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凭借精通8种语言的优势,莎莎还会走街串巷,帮助语言不通的各民族同胞解决生活工作困难和邻里纠纷。

在有54个民族、超24万名少数民族同胞居住的义乌市,政协组织依托履职新平台、新载体,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特别是少数民族界委员力量,协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协组织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纬沙龙”协商议政活动、政协大讲堂、“同心圆”文化课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书驿站”等多个活动中,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发挥作用。

在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活跃着一间少数民族界别政协委员工作室,“人工智能 筑梦未来”主题读书分享会、“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电影《昆仑兄弟》放映活动、“委员微课堂”“委员读书会”以及实地参访交流活动层出不穷。

……

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前提和基础。新征程上,人民政协要继续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协助党和政府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记者 奚冬琪 李寅峰 刘圆圆 陈姝延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类:全国政协/政协要闻
查看原文
申明:此内容来自「 人民政协报 」,内容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