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奋力开创我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新局面与时代同频与改革同步

2024-08-20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也是云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30周年。8月20日云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换届选举会议在昆明召开,标志着云南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翻开崭新一页,将推动我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开创新局面。

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人大机关是重要的政治机关,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穿于研究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要从云南实践的维度,深入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就和经验,讲清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哪里来、为什么好,多出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推动全社会更加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

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要牢记“国之大者”“省之要事”,确保人大工作与全省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制定省的地方性法规,对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激发创新发展活力。针对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能力达标滞后、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保障等问题开展质询,以刚性监督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与其他省级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协同立法保护赤水河、泸沽湖流域,走在全国前列的开创性举措。要立足人大自身的职能定位,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要助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三个定位”“3815”战略发展目标、发展壮大“三大经济”等做到知事立法、知事监督,以人大力量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要助力增进民生福祉,重点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人大作用,推动补齐民生短板。要助力生态环境保护,重点聚焦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有效发挥人大的法治保障作用。

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要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加强对策性、实用性工作研究,特别是要聚焦地方人大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推动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在立法项目的统筹方面,需要重点分析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工作机制,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统筹。在人大发挥立法主导作用方面,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思考,如何有效发挥人大在立法选题、论证、立项、起草、审议等各个环节中的职能作用。在运用刚性监督手段方面,省人大常委会近年来组织了4次质询监督,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以避免出现“为询而询”“询了白询”“一询了之”的现象。此外,在把好代表入口关、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方面,同样要逐一认真思考,研究提出改进办法。

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要注重协同联动,强化资源整合,提升研究能力。要充分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广泛形成工作合力,立足本职岗位,多思考、多研究、多出成果,提升业务钻研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大研究队伍。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兴调查研究,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了解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呼声和要求,提出加强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和措施。要坚持运用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把握规律,提升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的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人大工作新使命,也给人大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必答题。做好“必答题”,要充分发挥研究会智库作用,推动人大理论研究工作全面持续深入开展,为努力开创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新局面,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云仁轩)


来源:
分类:云南人大/云南人大要闻
查看原文
申明:此内容来自「 这里 」,内容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